首页
搜索 搜索

每日精选:文人颜真卿征战安史之乱|钩沉

腾讯网     2023-03-30 10:29:44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镇守大唐北境的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安禄山悍然反叛,率领北方各族部众组成的15万大军,号称20万长驱南下——腰斩整个唐朝历史,堪称中国古代史分水岭的安史之乱猝然爆发。仓促间,由于唐王朝精锐力量尽数分布在边境,无法迅速调回组织有效抵抗,内地驻防军又因为太平日久、武备不修,导致叛军在极短时间内就占领了河北、河南大片州郡,甚至攻克了东都洛阳,兵锋直指都城长安。

/


【资料图】

/

一场本有希望的抵抗

眼见形势急转直下,醉生梦死、贪图享乐的唐玄宗也没了主意,只能哀叹:“河北二十四郡,岂无一忠臣乎!”

在此关键时刻,被视为叛军腹地的河北传来喜讯——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兄弟在敌后联手起兵,共诛叛军!唐玄宗闻报,连连说:“朕不识颜真卿形状何如,所为得如此!”于是重燃起平定叛乱、收复中原的希望。

影视剧中的颜真卿

颜真卿、颜杲卿,同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琅琊颜氏后人。流传千古的《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就是他们的先祖。从南北朝到隋唐,颜氏一门名人辈出。颜真卿、颜杲卿兄弟更是其中翘楚,忠勇异常又颇具才干。

史载颜真卿“有词藻,尤工书”,开元年间就考中进士,被任命为监察御史。然而刚正不阿的颜真卿得罪了权贵,奸相杨国忠“怒其不附己”,把他打发到偏远的河北平原郡当太守。颜杲卿同样“性刚直,有吏干”。开元年间,颜杲卿在魏州做录事参军,“振举纲目,政称第一”,安史之乱爆发的当年,颜杲卿因功被擢升为常山太守。

常山、平原两郡,地处河北腹心,又与拱卫关中的河东等地毗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颜真卿、颜杲卿兄弟也以聪明才智、沉稳干练,将两郡打造成河北重镇,并无意中成为唐王朝在安史叛军后方安插的两个“大钉子”。

经过长期观察,颜真卿判断安禄山野心不小,于是以防备雨水为名,修竣城池河道、储备军粮物资、统计人口壮丁,做好应对战事的准备。颜杲卿也同时行动起来。他和参军冯虔、前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令贾深、藁城尉崔安石等共谋起事,同时遣人秘密联络驻守河东的太原尹王承业,“密与相应”。为进一步协调两郡行动,颜杲卿幼子颜季明担任信使,穿梭于颜真卿、颜杲卿兄弟间,秘密联络,往来不断,相约安禄山一旦叛乱,立刻连兵阻断安禄山归路,以缓其西攻长安之谋。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

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旬日陷落。危难时刻,颜真卿俘杀安禄山派出巡视河北的部将段子光,宣布起兵反抗;颜杲卿也联络部将诱杀安禄山派来的部将李钦凑,抓获何千年、高邈,迅速控制了常山形势。两郡起兵后,颜氏兄弟利用唐朝朔方军在郭子仪等带领下大破叛军高秀岩部的有利时机,遣使向河北各州郡散布消息,声称唐军即将收复河北,“先下者赏,后至者诛!”河北全境响应,十七郡“皆归朝廷”,颜氏兄弟合兵20余万,形势开始向有利于唐军的方向发展。

/

/

《祭侄文稿》:一部情感充盈的杰作

然而就在此时,变故骤然发生。

颜杲卿派人将捕获的安禄山部将何千年、高邈押解到京城。但经过太原时,却被太原尹王承业扣留,王承业耍弄手段,把颜杲卿起兵平叛的大功据为己有。与此同时,安禄山也深感后方威胁之大,于是派悍将史思明、蔡希德率大军返回河北镇压颜氏兄弟。颜杲卿起兵才8天,“守备未完”,史思明、蔡希德就引兵攻到了常山城下。

面对危局,太原尹王承业背信弃义,对颜杲卿的求援置之不理,坐视常山军民孤军奋战。苦战6日后,常山“井竭,粮、矢尽”,被叛军攻破。叛军将领把刀横在颜杲卿小儿子颜季明脖颈上,威胁颜杲卿:“你不投降,就杀了你儿子!”面对淫威,“杲卿不答”,叛军便将颜季明残忍杀害。颜杲卿等起义将领被押送到洛阳,安禄山暴怒之下,下令将颜杲卿绑缚在桥头柱上,施以肢解酷刑,颜杲卿仍骂不绝口,直至气绝。颜杲卿的幕僚、部将、儿子也无一屈服,被一一残杀。

颜杲卿兵败被杀,颜真卿也没有坚持太久。

就在史思明、蔡希德率叛军回军河北镇压义军之时,急于求成的唐玄宗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希望毕其功于一役,逼迫军队脱离坚固的潼关要塞,与叛军主力进行决战。结果中了叛军诱敌深入之计,20万大军全部葬送在潼关以东的河南灵宝。色厉内荏的唐玄宗只得带领后妃宗室和一干朝臣仓皇向蜀地奔逃,把偌大长安城和万千子民拱手让给了安禄山叛军,“于是贼势大炽”。

长安陷落后,颜真卿失去强援,独木难支,只得带领部众放弃平原郡,“渡河南走”,投奔身在灵武的唐肃宗。史思明“即以平原兵攻清河、博平,皆陷之”。至此,河北全境重被安史叛军占据。

安史之乱形势图

此后,唐肃宗任用李泌、郭子仪、李光弼等文臣武将,立足西北重新布局平叛战略,整合安西、河西、陇右、朔方等地军事力量,集中江淮、蜀中等地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联络回纥等强大外援,逐渐扭转了不利态势。安禄山死后,几经反复,唐肃宗终于顺利收复了长安、洛阳,看到了克平大难的一线曙光。

欣慰之余,颜真卿终于有机会寻找兄弟和侄子们的遗骨,让他们入土为安、九泉瞑目。战乱中,“颜氏一门死于刀锯者三十余人”,几经寻找,终于找到颜杲卿失去一足的遗骨,也找到了颜杲卿幼子颜季明的头颅。

面对侄儿遗骨,颜真卿无法抑制满腔悲愤,挥笔写下了气壮山河、流芳百代的《祭侄文稿》。

文稿开头,颜真卿夸奖颜季明是从小品行良好的“瑚琏”“兰玉”;是联络常山、平原两郡的少年英雄;是寡不敌众,“贼臣(太原尹王承业)不救”,与父亲壮烈殉国的颜门忠烈。接着,颜真卿忍痛描述颜杲卿父子“巢倾卵覆”、壮烈殉国的惨烈过程。最后,颜真卿以极度悲愤的心情,写明亡侄颜季明仅存的头骨是在三年后找到归葬,告慰亡侄“魂而有知”。六行之中八处修改,可见笔者悲愤呜咽之状,两处“呜呼哀哉”皆用草书连写,倾吐了作者哀极、痛极、愤极的心声,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作者一泻千里、恣意汪洋的书法技艺。

无论是章法布局、笔法墨法,还是在字里行间的精气神上,《祭侄文稿》都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书法精品。也正因为它是悲愤之作,所以颜真卿才能把忠诚高尚的人品、刚直不阿的性格、无畏激愤的情怀汇聚笔端、一挥而就,进而在书法史上博得了“天下第二行书”的殊荣。

颜真卿《祭侄文稿》(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仅如此,《祭侄文稿》中描述的寡不敌众、独守危城、外援不至、城破身死的悲情故事,也成为文人将领临危受命、守城尽忠的经典叙事,被一代代文人效仿追随。

宋代以降,每遇战阵,总能看到在儒家忠义大旗感召下,文人士大夫守城的英勇形象,这在王朝末世表现尤为突出。南宋李庭芝守扬州、余玢守四川、文天祥守江西,明代于谦守北京、史可法守扬州……他们在各个时代都谱写着文人群体投笔从戎、反抗侵略、拯救黎民的英雄史诗,延续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进脚步。

X 关闭

时代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