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每日快看:在关系里,这两件事女人注定管不了

冷爱     2023-05-30 15:02:40

关键词:高情商沟通 压迫式沟通

今天的案例来自《第44期使命心理学网络课》

问: 在正式进入今天的个案前,我先把前情概括一下:


(相关资料图)

女主跟前夫有一个争议。女主在离婚的时候,将孩子抚养权给了前夫。

前夫养了几年之后,现在女主想把孩子的抚养权要过来,因为她觉得自己能够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孩子快上小学了。

目前两个人就孩子的抚养权正在沟通中。

因为这个个案的问答内容较长,所以我们分为两篇来发。

今天的内容,是这个问答的下半部分。更详细的前情,可以阅读 《 》

以下是冷爱和女主的对话:

女主: 老师,我还有一个小小的问题。

您刚也说了,我应该觉察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我想做一个合格的母亲,不要给自己留下愧疚。

我很多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但我觉得我更倾向于给他的是陪伴,而不是拥有这个小孩。

冷爱: 那么,通过这个陪伴你想要得到什么呢?

女主: 我想要得到的是履行一个合格母亲的职责,不给我的人生留下遗憾。

冷爱: 把这句话写下来,这是你的需要,你得搞清楚。

女主: 我还有一种担忧,母爱的缺失对他以后的成长、观念会不会有影响?

冷爱: 我知道你有一种焦虑,不是担忧,更精确的是焦虑。

你现在试图把焦虑传播给我,但很抱歉,我不接受这焦虑,我只能给你一个反馈:

你这种焦虑更多的还是对自己的,你认为你在担心这个孩子,但其实不是。是你希望能够控制住局面,不想丧失这种可控感。

你觉得自己已经很牛了,好不容易花了十几年时间重新滋润起来,因此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按照自己的想法运转。用当时的语言来讲,你是不是认为你的前夫不识好歹?

女主: 我只是觉得跟他在这方面可能达成共识。

冷爱: 其实,你根本不想跟他达成共识,你只想让他听你的共识。

女主: 没有,我只想让他听孩子的。

冷爱: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有主见?

女主: 他有主见、他有自己的想法。

冷爱: 不可能。在儿童心理学上,非常清晰地表明,年龄小于7岁的孩子是没有完整稳定人格的。他怎么可能有主见?

女主: 您的意思是说,即使我的小孩现在要求跟我一起生活,难道他的话也可以不做回应、不去考虑?

冷爱: 可以做回应、可以做考虑。但我们要考虑:这个孩子的要求,是你教他的吗?

女主: 我没有教他。

冷爱: 如果你没有教他,他怎么能知道世界上有你所在的这座城市?

女主: 因为我把他接过来玩了,他就知道了!

冷爱回复:

我接下来再从下面三个部分回应女主。

一,需求。

首先,女主的需要完全是可以被理解、被支持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需要。

但这个需要可不可以满足,是另外一件事。

比如,我觉得我现在需要几个亿还不太够,最好有小几十个亿,用来建设比较大的高能场域,而且最好建在北上广深。

但问题是我有这个需要,谁来满足我、谁来成全我?

如果我做这件事情是为了我自己,别人为什么要来成全我?

所以,我们可以有需求,但不能强求别人来满足我们的需求。

另外,根据科学研究,母爱肯定很重要,但能给与母爱的,不一定是女生、不一定是母亲。

要知道,母爱是一种无条件的包容,就像大地一样,是一种支持者的爱。

但通过女主的表达,我听到的更多是要求。

女主其实比较善于给予规则,比如女主说“我要履行一个母亲的职责”,这话听着就很有规则感。

如果这都不算爱,可能算是女主对自我成长的要求;

如果这是一种爱,应该属于规则之爱或者叫父爱。

而且,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单亲的孩子,难道单亲孩子长大后都缺母爱吗?

女主的孩子作为10后,肯定有他们的一整套成长空间。

一个四五岁的孩子,对于这种需要肯定不是来自一个成熟的思考,而是来自一些体验。

法律上只会参考8岁以上的小孩愿意跟谁,不参考8岁以下孩子的意见。

我们不仅要懂法,我们还要懂立法精神。

从立法精神的角度来讲,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是没有主见的。

二,道德绑架式发言。

另外,女主还要注意一个问题:

哪怕是像我这样的人,女主也会使用一种道德绑架式发言、压迫式发言,说:

“难道一个孩子的需要就不要被回应?难道他想来我所在的城市,我们不能支持他吗?”

“难道”这个词,就是一种强迫式的发言。

女主在说这话的时候,情绪里根本就不记得我今天说过的“永远要给对方选择的自由,不要去压迫别人,不要去做道德绑架式的发言”。

女主能跟我这么说,一定也会跟别人这么说。这是一种沟通模板。

所有的罪犯如果知道自己在犯罪,一般都不会犯罪。

而且,我们如果到监狱里问任何一个罪犯,会发现99%的罪犯都会说自己是被冤枉的。

很多罪犯,都不会觉得自己是在犯罪,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作恶,更不会觉得自己是在伤害别人。

女主要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要觉察自己在和人沟通时会给人压迫感。

女主也要学会承认自己的需要,不要再讲这是孩子的需要。

坦诚地承认自己需要跟孩子在一起、需要陪伴孩子才可以消除自己对未来的焦虑,其实并不可耻。女主并不需要借用道德优势去压迫别人。

三,三件事情。

女主要学会将自己的需要拆分为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

1)自己的事。

比如“对孩子的未来很担心”,这是女主自己要面对的事。

女主的焦虑其实不是由孩子引发的,她不仅在担心孩子,也在担心自己,担心与自己相关的很多人或事。

因此,她想要未雨绸缪做各种策划,筹备一个人生的规划。

但是,规划一定是赶不上变化的。

不知道女主有没有发现:10年前规划的那些事,现在全都化成一段尘烟。

我们需要做的是活在当下,顺应变化。

这是女主自己的功课,不是孩子的。

而且,我要告诉女主: 如果女主的模式不改变,就算是孩子来了,这个焦虑也还会在,甚至会更焦虑。

比如有些父母的焦虑是:“我原来觉得他能学钢琴,万万没想到他不是学钢琴的料;我原本以为她能学芭蕾,万万没想到她不是学芭蕾的料,甚至书法也不行,但我的孩子已经在起跑线上慢了5年,我得加速。”

又比如:“他听不进去课怎么办呢?考试没有考到第一名,只是考了99分。”

所以,孩子来了之后还是不能缓解女主的焦虑,只会让女主的焦虑加剧、继续分发焦虑。

即便女主来到我们【使命心理学】的场域,也屡次试图向我分发这种焦虑。

我们经常讲我们【使命心理学】有三个维度,其中第一个维度是活下来。

我们一开始都活在一种兽性当中,再修人性,最后再修道性。

一维的兽性是什么意思?就是人是一种高级哺乳动物。

我知道女主没有想向我分发焦虑,但这是她的本能。

作为一种高级哺乳动物,人是一定会产生焦虑的,人的本能就会分发焦虑。

在没有觉知的情况下,这些焦虑的分发就会产生羊群效应:当羊群里面的一只羊开始焦虑,别的羊也会跟着焦虑;当羊群里的一只羊开始着急,另外一些羊也会开始着急。

但你焦虑并不是错误,焦虑更不代表是坏人,只是呈现了自己当下的情绪状态。

当我们开始焦虑的时候,只是提醒我们有些事情还没有做好。

所以,女主需要继续修炼高情商沟通。

2)别人的事。

别人的事,就是“怎么去跟前夫沟通?怎么请求他的支持?又怎么去跟孩子沟通?”

我们从来没有否定过孩子也有爱你的需要,孩子也需要你的陪伴。

但女主能不能拿到孩子的抚养权,这不是由孩子决定的,而是由现在的监护人决定的。

毕竟在父亲的生命中,孩子是有位置的;父亲在孩子的生命中,也是有位置的。我们需要支持他们搞清楚这些位置。

不同的位置跟位置之间,产生了关系;不同的关系跟关系之间,产生了权力。

父亲现在有监护他的权力。女主没有接受这一点,说明对于过去是不接受的。

我们需要尊重他的权力,尊重他的位置,重新跟他搞好关系。他才可能心甘情愿把抚养权给出来。不然,他凭什么要把抚养权给你?

女主要成为一个共创者,而不是一个掠夺者。

女主的前夫可能会想:我一个人最难的时候都扛过去了,你现在来掠夺胜利的果实,凭什么?

3)老天的事。

即便我们尽人事,最终还得要听天命。

其实,女主也没有办法决定结果一定是怎样的,因为我们要尊重关系里的所有人和所有事。

而且,老天有时候是很具讽刺性的。

比如,一个人苦苦等拆迁,马上拆迁就要来了,好几百万的拆迁款也许能改变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但他忽然遇到一场横祸去世了,这就叫老天的事。

能区分清楚自己的事情、别人的事情、老天爷的事情,人生的痛苦会少很多。

因为很多人的痛苦来自:忘了自己的事情、想管别人的事情、想决定老天爷的事情。

真正的幸福和安稳,来自我们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干涉别人的事情、不操心老天爷的事情。

祝福女主。

主创团队 | 冷爱 方赏 茜茜

本文的插画,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公司、组织及个人,未经授权,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X 关闭

时代医药网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